目录
  1. 1.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: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
  2. 2. 非暴力沟通的过程
  3. 3. 表达
  4. 4. 聆听
《非暴力沟通》读书笔记
  • 语言是窗户,否则它们是墙
  • 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他们内心的宁静早到了破坏,所以他们才会使用暴力维护和寻求内心的平和。
  • 非暴力沟通源于爱,爱人如己并爱我们的仇敌,通过非暴力沟通让爱融于生活。
  •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: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

  • 非暴力沟通的过程

    • 我观察到了什么
    • 我的感受如何
    • 是哪些需要(价值或愿望等)导致我产生那样的感受
    • 为了改善现状或生活,我的请求是什么
  • 表达

    • 表达自己的观察
      • 不要做比较和评判,这样会使别人蒙蔽对自己的爱意
      • 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,就会使别人更倾向于听到评论而反驳我们
    • 表达自己的感受
      •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
      • 区分想法和感受
      • 表达感受的时候不要参杂着评判
      • 通过“我(感到)……因为我……”这种表达方式来表达感受与自身的关系。
    • 表达自己的需要
      • 感受源于自身的需要
      • 通过指责、批评与评论来提出自己需要的主张,会导致申辩或反击的结果
      • 直接客观的说出自己需要的主张,别人大多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
    • 表达自己的请求
      • 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说了那么多,对方应该了解我的请求了,而不去说出自己的请求,不说对方往往不知道你的请求到底是什么
      • 不要提出自己想要避免或不希望看到的请求,这会导致对方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
      • 避免使用抽象的言语,直接客观的表达自己需要对方如何做
      • 将自己的请求表达越清楚、越具体,就越能得到理想的回应
      • 及时了解对方对自己请求的反馈
        • 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
          • “听我说这些你的心情怎么样……为什么呢?”
        • 对方正在想什么
          • “我想请你谈谈我的建议是否有可行性。如果不太可行,那根据你的判断,那些因素会妨碍建议的实施呢。”
        • 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
          • “我想知道你是否同意……“
      • 注意区分请求和命令,除了语气外,当请求被拒绝后的表现也会将请求转化为命令
        • 批评、指责、软磨硬泡、愤怒、生气都会将请求转化为命令
        • 清楚及时的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
  • 聆听

    • 放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,一心一意的体会对方的感受
    •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,用心区分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
    • 在聆听的过程中切记不要:
      • 评论:『你这样想是不对的……』
      • 建议:『我想你应该……』
      • 比较:『你这算不了什么……』
      • 说教:『如果你这样做……你将会……』
      • 安慰:『这不是你的错……』
      • 回忆:『这让我想起……』
      • 否定:『高兴一点,不要这么难过……』
      • 同情:『哦,你这个可怜的人……』
      • 询问:『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?』【有疑问待解决】
      • 辩解:『不是你所说的这样的,我是……』
      • 矫正:『事情的经过不是你所说的这样的,而是……』
    • 当我们痛苦的无法聆听时
      •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
      • 大声的提出请求
      • 换一个时间和环境
文章作者: Gadfly
文章链接: https://blog.gadfly.pub/2019/11/09/sui-bi-za-tan/fei-bao-li-gou-tong-du-shu-bi-ji/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牛虻的世界
打赏
  • 微信
  • 支付寶

评论